粪便污水处理设备核心工艺单元:
1. 预处理阶段
目的:去除大颗粒杂质、调节水质水量,防止后续设备堵塞。
常用工艺:
格栅/筛网:拦截毛发、纸巾等固体杂物。
沉砂池:沉淀砂粒等无机颗粒。
调节池:均衡流量和pH值,减少冲击负荷。
2. 主处理阶段
目的:分解有机物、去除污染物(COD、BOD、氮磷等)。
组合工艺:
厌氧处理:
工艺:UASB(上流式厌氧污泥床)、厌氧滤池、沼气池。
作用:降解高分子有机物(如粪便中的蛋白质、脂肪),产生沼气(甲烷)。
适用场景:高浓度有机污水,需低温适应性(中温厌氧最佳温度35℃)。
好氧处理:
工艺:生物接触氧化、MBR(膜生物反应器)、活性污泥法。
作用:进一步氧化残留有机物,脱氮除磷(需控制DO、污泥龄)。
适用场景:低浓度污水或厌氧出水深度处理。
3. 深度处理阶段
目的:去除悬浮物、病原体、重金属等,达到排放或回用标准。
常用工艺:
混凝沉淀:投加PAC、PAM去除胶体颗粒和磷。
过滤:石英砂滤池、活性炭吸附、纤维球过滤。
消毒:紫外线(UV)、次氯酸钠、臭氧,灭活大肠杆菌、寄生虫卵。
膜分离:超滤(UF)、纳滤(NF)或反渗透(RO),用于高标准回用(如农田灌溉、冲洗水)。
4. 资源化利用
目的:实现能源回收、污泥减量化。
工艺组合:
沼气利用:厌氧产生的沼气可发电、供热或提纯为生物天然气。
污泥处理:
好氧堆肥(添加秸秆、菌剂,腐熟后作肥料)。
干化焚烧(污泥含水率从99%降至80%以下,焚烧发电)。
协同处理(与市政污泥合并处理)。
粪便污水处理设备工艺组合的灵活性策略:
1.分阶段扩展:
先建设基础处理单元,后续根据需求增加深度处理。
2.模块化设计:
采用集装箱式或撬装式设备,便于拆分、重组。
3.气候适应性:
寒冷地区:增加保温措施(如厌氧池加盖、热水循环),选择耐低温菌种。
炎热地区:加强通风降温,防止微生物失活。
4.资源回收优先:
若沼气产量充足,优先配置发电或提纯设备;若出水需回用,则增加膜处理单元。
